手工艺术实验中心

  • 传统书画保护与修复实验室
  • 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
  • 陶瓷实验室
  • 漆艺髹涂实验室
  • 首饰工艺实验室
  • 玻璃工艺实验室

传统书画保护与修复实验室

象山校区9号楼

实验室负责人:李爱红

       以传承文化,活化传统为导向,强调专业教育与人文熏修并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材质研究”、“造型研究”、“学理研究”三面深入的教学方法,培养在传统书画和文房器物研究领域知行合一的鉴藏与修复人才。

 

 

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

象山校区9号楼2楼

实验室负责人:王谦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中国美院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多学科办学优势,在全国美术院校中率先开启本、硕、博多层次的教学。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以文化、艺术为学科基础,以文物保护、品鉴、修复为专业核心,以理论与实践、人文与科技、传承与活化、品鉴与保护相融合建构学科体系;以艺术经验、传藏信息、保藏技术为教学内容,采用材料研究、造型研究、学理研究三面深入的教学方法,培养具备较高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有扎实的美术学、文物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知识,既掌握传统书画、造像及器物鉴赏能力和修复实践能力的专业技能,又掌握文物材料分析与检测等多学科融合的知识结构,能适应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市场以及各类文博与艺术品机构所需要的具有品读鉴藏、艺术复原、保护修复、活化创新的复合型保护与修复人才,为我国的珍贵文化遗产提供可持续的保护与传承。

 

 

 

陶瓷实验室

象山校区23号楼1楼

实验室负责人:毛夏平

       陶瓷实验室,秉承“活化传统工艺,聚焦东方美学,立足时代生活”的教学理念。通过专业链状工作坊育人模式。培养古今通、艺理通、品学通、中外通的陶瓷艺术新质型创新人才。陶艺系自1998年持续举办的两项全国重要的专业展览,即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暨杭州当代国际陶艺作品邀请展和亚洲现代陶艺作品展,具有全国影响力。陶艺系秉承“造物、造境”的教学思维,在造型、空间、材料、成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形成鲜明的教学理念,在全国艺术院校起到风向标的引领作用。强调学术和创新。追求物我交融、器以载道等精神表达。

 

漆艺髹涂实验室

象山校区9号楼2楼213

实验室负责人:刘宇

      漆艺实验室于2019年正式启用,隶属于手工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位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9号楼101和213,实验室占地面积约490平方,分为漆艺髹涂室、上涂室、下中涂室、糙漆区、水磨区、干磨区、上金区、手工木作区、机械木作区。漆艺实验室助力为学生提供相对清洁可控的漆艺实验环境以及相应的干燥条件。从传统的天然漆髹涂与干燥技术出发,强调天然漆材料的语言的独特表现力。侧重于学生对漆材料上手的实践体验,材料语言的深度与广度多元可能性探索。承接漆艺专业所有课程,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展开对于传统天然漆髹涂技艺的实践活动。漆艺髹涂实验室因教学及科研需求,配有实验操作台、荫房、高温烘干烤箱、自动恒温恒湿荫箱等设备。     

       漆艺专业方向毕业设计教学围绕着"传统"与"当代""思考"与"劳作"、"物质"与"精神"等层面的关系,以"漆材料的当代艺术生态“作为核心教学研究方向。通过对"漆与古代修复""漆与当代设计""漆与当代艺术创作""漆与古代修复"等主题剖析传统漆造物,了解本土世代造物脉络,通过研究学习达到"古为今用",探究传统材料与工艺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自由表现,弘扬传统漆工艺,培养制作具有时代审美性的漆艺术作品。

 

 

 

首饰工艺实验室

象山校区9号楼1楼110

实验室负责人:朱益杰

      现代首饰目前已经突破原有的局限性概念,通过造型、工艺、材料等展现自身独有的美丽与思想,其源之于人,基于传统文化的视角,以突破自我的艺术创新意识展现与人、与物、与生活的融合自洽。通俗来讲,我们做首饰,但不局限于首饰,包括器皿等等。我们的主要课程方向为现代当代首饰艺术,这是指在继承传统首饰工艺的基础上,抛弃了传统的束缚与枷锁,并结合现代工艺,展现光学美、艺术美。

 

 

 

 

玻璃工艺实验室

象山校区23号楼

实验室负责人:许金龙

      玻璃艺术设计专业以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使命,观念性、艺术性和实践性并重,掌握玻璃材料的铸造、吹制、灯工等各种成型工艺技术,深挖材料与造型、观念表达的各种潜能,培养具有工艺理论素养、工艺上手和设计创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